蒙古民间乐器- 马头琴
蒙古国历史流传下来的文化艺术遗产非常丰富,蒙古民族素有音乐民族之称,马头琴便其中重要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。马头琴是具有浓厚蒙古族民间传统特色和悠久历史的一种拉弦乐器,因琴头雕有马头而得名。2003年马头琴被列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
马头琴琴身为木制,一般琴长约一米左右。琴杆上端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弦轴。琴弦为两根,每根以几十丝马尾组成,分粗弦和细弦。粗弦称雄弦或阳弦,细弦称雌弦或阴弦。制作琴弦时大都喜欢洗用快马的马尾,色调讲究黑色或棕色。琴头一般涂为深绿色,因为蒙古人认为绿色象征大地,繁育和爱情。马头琴拉奏前,常以奶油或奶皮点抹其首,以绸缎哈达缠系其颈,拉奏者洁手修指,就坐于蒙古包正位方可拉奏
举办喜宴庆典是,马头琴手在乐队首位就坐后,方可开始演奏。在民间,关于马头琴的故事和传说有许多。其中有“白马传说” 和 “呼和那木吉勒”等故事。马头琴是蒙古民间家庭必备的珍贵物品之一,常用高档绸缎加以装饰,摆在家中尊贵之处。男子进入摆有马头琴的住户,不论会拉奏与否,都应动手拉奏使其发出声音,以祝愿自己的事业有成。
马头琴是草原文化与音乐艺术的完美统一,它既有独具特色的草原风韵,又有民族音乐艺术的特色。的确,游牧生活创造了马头琴,古老的马头琴又为民族音乐增添了古色古香的艺术色彩。马头琴乐声优美悠扬,其感人至深,绝非其他乐器所能媲美。
也许正是这个缘故,蒙古人对马头琴怀着一种近乎崇拜的感情,甚至认为它具有”回天之力”。当骆驼产仔季节来临,有些母驼会厌弃自己的驼羔,不让小驼羔吃奶,这时人们会请来马头琴手,在母驼面前奏上几支曲子。据说,如泣如诉的琴声,真的能使母驼底下头去,亲昵地呼唤自己的幼羔前来吃奶。